智慧氣象站在農業生產的應用
2021-12-11 15:09:10 來源: 點擊:2134 喜歡:0
近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,人們在享受科技便捷的同時,也將之應用到了各個領域,用以提高生產的效率。咱們這次要講的主題就是智慧氣象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。氣象站大家都不陌生,智慧氣象站就是建立在氣象站的基礎上,用于監測農業種植、海洋、校園、工業生產等領域氣象要素的監測(下面以農業種植為例),通過對于農業種植氣象要素準確的監測,為農業種植提供可以參考的數據支撐,并為之提供相對符合的生長環境,增加資源利用轉化率。
作為農業大國,早在3000多年前,人們已認識到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及其農業意義。中國古代著作中早就有“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”和“不違農時”的論述;公元前已有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的記載(見中國農業氣象史)。在西方,公元前希臘人也已能根據氣候變化確定一年中農事和航海時間,并有了兩分兩至的記述。
氣象作為一門學科,農業氣象學是在19世紀末葉農業科學和氣象科學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,并隨著發展逐步完善至如今的一套完整的農業氣象學。
如今,咱們可以做到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上智慧氣象站,運用氣象站上裝備的大氣溫濕度、土壤溫濕度、雨量、風速風向、光照度等傳感器的使用,不僅能及時發現氣象問題,還能提前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。
智慧農業氣象站可同時監測大氣溫度、大氣濕度、土壤溫度、土壤濕度、雨量、風速、風向、氣壓、輻射、照度等諸多氣象要素,具有實時顯示、實時上傳、歷史數據顯示、數據通訊等功能。
除此之外,還能通過氣象站延伸一條農業水肥一體產業鏈,高效利用資源減少浪費,且還能打造生態農業圈,做到可追溯的完整農業品牌效應,真正做到透明化的生產過程,產品有保證,人們輕松從獲得的數據精確用料,作物生長周期短,且綠色營養。
人們得到監測反饋數據后,研究這些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,為農業的區劃和規劃、作物的合理布局、人工調節小氣候和農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務,既能精準的作用到相應的作物身上,又能減少時間成本、人力成本、物理成本,快速解決大棚大田所存在的問題。
在得到智慧氣象站給農業帶來便利的同時,人們又想到了其他對空氣土壤等有要求的領域。其實不難看出,隨著科技的愈發進步,農業機械化不斷推進,以后的智慧農業、智慧校園、智慧工廠等都會加快新舊替換的步伐。
國家也不斷出臺各種惠農政策推動著農業的發展。俗話說得好“民以食為天”,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加上科技的融合,讓農業生產者的生產周期以及品質得到更多的保障,率先走向時代的潮流,做新時代農業的弄潮兒。
上一篇:建設校園氣象站的重要意義
下一篇:小型氣象站設備多少錢一套?